歌乐松风起 共越荆棘路
三月的歌乐山笼着轻纱般的晨雾,我们二十人的队伍背着帆布登山包,在青石板铺就的三百梯前整装。这次选择的登山路线避开了游人如织的主道,沿着采药人踏出的小径蜿蜒向上,让沾着露水的野草见证最本真的团队协作。
行至"乌龟峰"时,在布满荆棘的"林间小径"前,队伍自然分化成三股节奏。急性子的年轻人蹭着登山杖想冲锋,谨慎的老员工扶着树干观察地势,几位女同事则坐在路边石头小憩。还是领队杨浪有办法,他摘下帆布帽往地上一铺:"咱们学学山风穿林的巧劲——前面开路的用木棍压枝,中间传话的保持队形,收尾的负责清理断刺。"就这么且探且行,硬是在密匝匝的刺丛中踏出一条蜿蜒小径。
团队协作的精髓,恰似歌乐山的风穿越荆棘。这些朴素的互助,比任何高科技装备都珍贵,就像山风掠过荆棘时,从不需要劈山开路的蛮力,只需顺着自然纹理流转。
登上"乌龟峰顶"时,阳光正好穿透薄雾。我们展开那面被荆棘勾出丝缕的队旗,二十只水壶轻轻相碰。山风掠过耳畔的低语,仿佛在说:当每个人都愿成为托举同伴的那缕微风,再密的荆棘丛,也会变成团队勋章上最美的纹路。